淄博張店區關停20余家陶企 玩起假招工
這或許是陶瓷行業內最無奈的招聘——企業被關停了,但是仍有大量的庫存沒有消化,為了不讓經銷商得知企業已經被關停的消息,萬般無奈之下,企業只有想出了“招工”這個辦法,希望通過此舉讓經銷商相信企業仍在正常生產。
偌大的廠區,往日里應該是機器轟鳴、車水馬龍,而如今卻只剩下由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張桌子、一塊“招工牌”自導自演而成的“招工圖”。
看到此情此景,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句話:昔日的鼎盛更加反襯出了今日的凄涼。
20余家被關停企業如今的處境:絕大部分都是“鐵將軍”把門,員工已經離去,老板也不知去向,在大部分企業的展廳門口或其他顯目位置,早已貼滿了有關展廳、廠房、倉庫等轉租廣告。
對于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的20余家建陶企業而言,這個冬天顯得極為漫長。
事實上,它們最終也沒能迎來春暖花開的那一天——龍年新春伊始,張店區范圍內的20余家建陶企業因超出政府要求關停的期限,被相關部門拉閘停電強制關停。
高懸的達摩克利斯利劍最終還是落了下來。早在2009年,淄博市政府就出臺了《淄博市建筑陶瓷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2009至2011年)》,其具體目標是淄博建陶將按照“淘汰一批,轉移一批,提升一批”的方針,3年后即2011年年底,淄博建陶生產能力由12億平方米控制到7億平方米以內,淘汰轉移落后生產線200條、產能5億平方米。這意味著,2012年將是淄博近半數建陶企業的最后期限。
這在當時,就有不少人對此分析認為,“意見”傳遞出了淄博建陶產業優化升級大提速的信號。
如今,大限已至,當地政府動真格了。
不過,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要實現“淘汰轉移落后生產線200條、‘砍掉’5億平方米的產能”這一目標絕非易事。根據淄博市政府2011年8月份下發的《淄博市空氣質量污染改善實施方案》顯示,“2011年底前,對中心城區大外環以內的31家建陶企業實施關停;督導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等區縣對轄區內的建陶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進行關停,確保完成5億平方米落后產能的關停任務。”
根據此次出臺的“方案”可以看出,淄博市政府在2011年并未實現之前定下的目標,而張店區此番被關停的20余家建陶企業只是淄博市政府動用行政手段強制整治建陶產業的開始。可以預見,對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等區縣建陶業的整治也將接踵而至,對于整個淄博的建陶產業而言,今年無疑面臨著一場大考。
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一方面,政府必須通過此舉推動淄博建陶產業的整體升級,緩解環保壓力;另一方面,由于淄博數年來未批新的建陶瓷企業,此番大考中,近半數在陶瓷江湖中打拼多年的中小企業只能坐等“審判日”的到來,等待著被淘汰出局。

